厦门嘉华学校欢迎您!
招生热线 点击开始对话 在线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规章制度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2007-11-29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为主题的调研,着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等内容。调查显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并对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本次调查于2007年11月进行。调查选取学校不同类型专业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一、个人信息
其中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生占48.24%,女生占51.76%;年级的抽样分布为:一年级占70.6%,二年级占29.4%。
其中农村来的学生占大部分为74%,县城的占13.1%,小城市占8.3%,大中城市的占3.5%,不知道的1.1%。
独生子女只占14。3%,非独生子女85。7%。
本次调查的学生平均年龄不足18岁,心理发育正面临着从不完全成熟快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一方面个性心理出现了重要变化,如思维成熟,社会情感得以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心理处在第二反抗期,心理充满了矛盾和危机,具有可塑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父亲是农民的占19%,进城农民工的占4%,个体工商业者占11.9%,其他占8%。
母亲是农民的占41.7%, 进城农民工的占3.5%,个体工商业者占9.5%,公务员占1%,无业占2%,其他占5%。
生活费最主要来源靠父母的占55%,学校或国家资助的占3.6%,其他占30.9%。
家庭年人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11%,3000-6000元的占11%,6000-10000元的占22%,10000元以上的占16。7%
原本想读高中的占50%,中等职业学校占46.5%,不知道的占3.5%。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亲大部分都是农民,学生的生活费均来自父母,年收入不是太高。经济上的困窘、家庭经济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从校园生活调查
1。专业技术是我学习的重点。完全不符合的占6.25%,比较不符合的占12.5%,不确定的占9.3%,比较符合的占50%,完全符合的占23.4%。
2。我觉得老师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完全不符合的占2%,比较不符合的占2.8%,不确定的占31%,比较符合的占13.8%,完全符合的占12%。
3。我希望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完全不符合的占0%,比较不符合的占7%,不确定的占2%,比较符合的占33%,完全符合的占59%。
4。只要确信不会被发现,谁都会考试作弊。完全不符合的占37%,比较不符合的占21%,不确定的占21%,比较符合的占12%,完全符合的占8%。
5。我不喜欢我的班级,更不会为它付出。完全不符合的占75%,比较不符合的占14%,不确定的占8%,比较符合的占0%,完全符合的占5%。
6。我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完全不符合的占5%,比较不符合的占9%,不确定的占6.25%,比较符合的占36%,完全符合的占43.75%。
7。我不会主动和父母交流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完全不符合的占39%,比较不符合的占23%,不确定的占9%,比较符合的占11%,完全符合的占17%。
8。我觉得敢于挑战纪律法规的人是勇敢的。完全不符合的占31%,比较不符合的占8%,不确定的占23%,比较符合的占11%,完全符合的占28%。
9。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完全不符合的占9%,比较不符合的占3%,不确定的占8%,比较符合的占27%,完全符合的占53%。
10。只要不出事,没必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完全不符合的占74%,比较不符合的占11%,不确定的占3%,比较符合的占5%,完全符合的占6%。
11。我想干的事情就一定要干,谁也拦不住我。完全不符合的占31%,比较不符合的占8%,不确定的占23%,比较符合的占11%,完全符合的占28%。
12。我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得不兴”的观点。完全不符合的占1.8%,比较不符合的占5.4%,不确定的占14.2%,比较符合的占23.2%,完全符合的占55.3%。
13。我觉得和异性朋友交往应该注意分寸。完全不符合的占0%,比较不符合的占1.5%,不确定的占24%,比较符合的占30%,完全符合的占45%。
14。我和父母沟通良好,关系融洽。完全不符合的占8.4%,比较不符合的占0%,不确定的占6.7%,比较符合的占25%,完全符合的占60%。
15。我总担心自己的言行受到嘲笑。完全不符合的占39%,比较不符合的占14%,不确定的占17%,比较符合的占16%,完全符合的占24%。
16。我尊重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完全不符合的占6%,比较不符合的占2%,不确定的占8%,比较符合的占33%,完全符合的占52%。
17。我明天都能按时起床,不睡懒觉。完全不符合的占3%,比较不符合的占8%,不确定的占14.75%,比较符合的占34.4%,完全符合的占39%。
18。我觉得德育课比专业课更重要。完全不符合的占12%,比较不符合的占26%,不确定的占29%,比较符合的占22%,完全符合的占10%。
19。我觉得专业课比文化课更重要。完全不符合的占6%,比较不符合的占17%,不确定的占32%,比较符合的占22%,完全符合的占22%。
20。我知道学校有关违纪处分规定的大概内容。完全不符合的占8%,比较不符合的占13%,不确定的占5%,比较符合的占30%,完全符合的占43%。
21。我未来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而且稳定。完全不符合的占10%,比较不符合的占16%,不确定的占19%,比较符合的占24%,完全符合的占24%。
22。我有心里话绝不会向老师说。完全不符合的占17%,比较不符合的占17%,不确定的占27%,比较符合的占15%,完全符合的占24%。
23。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完全不符合的占7%,比较不符合的占7%,不确定的占12.5%,比较符合的占11%,完全符合的占62.5%。
24。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完全不符合的占88%,比较不符合的占9%,不确定的占0%,比较符合的占0%,完全符合的占3%。
25。只要条件允许,能逃的课我都逃。完全不符合的占84%,比较不符合的占7%,不确定的占4%,比较符合的占3%,完全符合的占1%。
26。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完全不符合的占80%,比较不符合的占1%,不确定的占2.5%,比较符合的占7。5%,完全符合的占0%。
27。我对今后从事行业的道德规范很了解。完全不符合的占5%,比较不符合的占2%,不确定的占46%,比较符合的占31%,完全符合的占16%。
28。我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完全不符合的占3%,比较不符合的占12%,不确定的占6%,比较符合的占43%,完全符合的占36%。
从上述校园生活调查统计数据来看:
(一)学生的叛逆心理比较重,同父母、老师、同学的沟通较少。如,我有心里话绝不会向老师说,这一项完全符合的占24%,
(二)当代中专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意识性较弱。如,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完全不符合的占7%,完全符合的只占62.5%。我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这一项完全符合的只占43.75%;
(三)对未来就业的心态位置摆得比较正,不会出现太大的期望值。
(四)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如,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这一项比较符合的占7.5%;这三项所占的比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即如何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强化法制观念,杜绝此类非理性行为。此外,只有17%的学生选择告诉师长或校领导,这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三、对策与思考
(一)认真学习文件,增强德育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若干意见》是21世纪党和国家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腾飞的战略举措,是最大的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中职学校如何实施德育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根据调查数据,我们认为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的要求来看,学生的德育素质已经成为求职就业的首选条件。中职学校作为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中职学校教学、实训、实习的各个环节,切实纠正只重视专业教学而忽视德育的错误倾向。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机构和网络体系,要有合理的经费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大纲实施方案,定期检查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只有加强德育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增强中职学校的竞争力。学校德育如果脱离社会的要求,将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二)更新德育观念,教会学生选择
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是历史赋予教育的育人功能。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个性的完善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实现的。而当今社会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西方社会带来的价值多元化,使个体经常面对一些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价值冲突,导致学生时常陷入迷茫困惑之中,这在调查问卷中得到充分的证明。因此,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能是指导学生对各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思想道德现状,自主地、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价值取向,并相应地形成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学校德育是一种“教会顺从”的教育,它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认同既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这是难以实现新时期的育人目标的。学校德育必须更新德育观念,教会学生选择。“教会选择”这一新的德育观念可从下面四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此前人们的选择观基本上只重视“对知识信息的选择”,而在21世纪的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和价值多元化发展具有一种相辅相成的特征,因此比教会学生自己选择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自己选择道德取向。第二,此前人们的适应观基本上只着眼于对工作实践与社会生活的“技术层面的适应”,然而在21世纪中,学生从职校毕业后不得不进行新的、自主的道德适应,这种适应的意识与能力恰恰是一味“教会顺从”的学校道德教育无法赋予的。第三,此前人们的“创造观”基本中只倾向于“知识的创造”,而在21世纪中,当原有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对于新问题、新关系和新价值确实无法诠释和妥善处理时,就需要“德行的创造”,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化选择。第四,倡导“教会选择”,并不意味着对于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任意取消或随意削弱,而恰恰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科学的、合理的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学生学会在选择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道德,在冲突面前坚持自己原有的或确立新的更加合理的道德取向。
(三)巩固德育主阵地,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阵地。我们认为要发挥好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应加强以下方面的改革:
1、加强德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德育课程内容应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中职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实际能力,满足他们的客观需要和成功欲望。从调查情况看,相当部分的中职学生在心理健康、前途理想、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及时事政策等方面均存在无知和正误不分的问题,因此应尽快组织反映这类教育内容的教材编写工作,以弥补德育内容上的欠缺。
2、加强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调查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十分反感,这表明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中职学校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德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技术上的探索、实验和创新,加大德育课教法学法的改革力度,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我市中职德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法颇受学生欢迎。最近武汉教科院职成教研室组织的中职学生德育风采展示活动将小课堂和大课堂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德育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登台自演的德育活动,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主体德育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3、改革德育课考核方法。德育课同其他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尽相同,德育课的学习效果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和行动上。因此考核学生的德育课成绩,不能以试卷考试为唯一形式,也不能以卷面成绩为唯一标准,而应以学生的政治兴趣、思想水平、行为方式和德育知识等方面进行实事求是的综合评价。
4、“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1990)可见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优化心理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环境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可以产生经常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丰富多彩,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施展个人才华,抒发情感,增加实践机会,在愉快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心理沟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荣誉感,为他们提供心理渲泄的良好场所,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失落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专业知识,还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会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淡化自卑,强化自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教师作为示范的角色,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给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预防心理疾病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使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化解由于成长,学习,择业等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具体应做到: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保健知识。一是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栏,广播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二是针对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如给低年级学生开设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之类的课,给高年级学生开设恋爱心理,择业前的心理准备,如何面对挫折等讲座。三是通过“两课”教育和系统规范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从理论上规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座谈,案例分析,心理剧,团体训练等。四是加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宣传力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机构的性质和功能,以增强对消除心理困惑的求助渠道的认识。
    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3)、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完善心理服务机构
    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人们常说心理咨询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有经验者的启发,帮助,教育,解决心理冲突,化解心理积郁,从而使他们心灵得以康复。
    完善心理机构。构建校,班,学生三级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网络。对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如生管老师、班主任等,要给予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另外,也可在同学中建立"守门员"体系,即培训一批学生志愿者,让他们及时了解周围同学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则及时传达给班主任,生管老师或心理咨询室。新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中重要方面,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4、培养一支合格的德育教师队伍。学校要关心德育教师的成长,提高对德育教师的期望值,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中职德育教师要严以律己,成为学习的模范,不断提高政治理化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知识储量和业务能力及科研能力,成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同时德育教师还应该是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表率,热爱学生,耕耘奉献,从而成为学生欢迎的良师益友。
(四)努力探索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教育方法,并形成德育特色。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在信息时代应充分利用网络,关注德育信息,站在德育工作的最前沿,进行德育方法论的探索。
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远,我们愿与全国的中职德育工作者一道努力。有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精神作指导,有广大德育教师和学校教职工的积极工作,我们一定能为提高民族素质,振兴伟大祖国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厦门市集美达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领导小组 
                                                                 学生工作处
                                                                2007年11月29日
 

招生办电话:0592-6268028【注:请认准学校官网电话,以防受骗】  
学校地址:福建厦门集美学村集岑路35号   邮编:361023   
Copyright © 2010-2015 厦门嘉华学校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7482号   技术支持:优客